烈士纪念日特别策划|致青年:以青春之名,赓续英雄血脉

2025-10-02 0 720

2025年9月30日,我国迎来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道,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英烈。而在不久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刚落下帷幕——两场重大纪念活动,跨越80余年时空,向青年一代叩问:和平年代,我们该如何赓续英雄精神、传承历史使命?

从80面战旗到“6673号”传承:英雄从未远去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现场,80面功勋荣誉战旗曾让亿万观众热泪盈眶。“狼牙山五壮士”“杨靖宇支队”“刘老庄连”……每一面战旗背后,都是一段用青春与生命书写的史诗。

其中,“刘老庄连”战旗上多一点的“庒”字,成为最动人的历史印记。1943年,为掩护群众和机关转移,该连82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无一生还。战争年代的书写习惯让“庄”字多了一点,如今却成了“让英魂找到归队的路”的信物。连队重建后,战士编号从“83号”开始,如今已传承至“6673号”——这串不断增长的数字,是英雄血脉从未断绝的证明,更是青年一代与先烈的“跨时空约定”。

回望历史,那些慨然赴死的英雄,大多是和当下青年年龄相仿的“孩子”:杨靖宇牺牲时35岁,赵一曼就义时31岁,“狼牙山五壮士”平均年龄不足25岁……他们因民族存亡、家国命运“提前长大”,用生命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正如网友所言:“他们把青春永远留在了烽火年代,我们怎能忘记他们为何出发?”

从“战场”到“赛场”:当代青年的使命答卷

“和平年代没有舍生忘死的战场?”面对这样的疑问,当代青年早已用行动给出答案。

扶贫干部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一线,她在日记中写道“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这与80多年前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赤诚,何其相似?

边防战士陈祥榕,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用生命守护祖国疆土——这与当年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同样铁骨铮铮。

不止于“牺牲”,在更多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青年奋斗的身影同样耀眼:科研团队在技术封锁中攻克“卡脖子”难题,让“新质生产力”在中华大地扎根;青年工匠在车间里精益求精,用手艺传承“中国制造”的匠心;支教老师在大山深处点亮知识之光,让教育公平的种子生根发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从烽火年代的“保家卫国”到和平岁月的“强国建设”,变的是奋斗场景,不变的是青春担当。

致青年:你的奋斗,就是中国的样子

“躺平”的诱惑、“内卷”的喧嚣,或许会让部分青年迷茫:和平年代,奋斗的目标在哪里?

答案,藏在历史的经纬里,也藏在民族的未来中。80多年前,青年守护的是国土疆界;今天,我们开拓的是发展边界——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力棒。

在今年烈士纪念日敬献花篮仪式上,老战士颤巍巍的敬礼、少年儿童稚嫩的献花,构成一幅“传承”的动人画面。那些白发苍苍的老战士,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锐气不改、英雄气不减——他们证明,青春从不限定于年龄,奋斗的姿态就是青春的样子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望:“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6岁生日,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亿万青年青春飞扬。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山峰眺望,便会懂得:先烈们当年的样子,就是今天中国的样子;我们今天奋斗的样子,就是未来中国的样子。

高擎英雄火炬,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这,就是青年一代对先烈的最好告慰,对历史的最好传承。

(策划:华BCE新闻网编辑部 )

华BCE 热点 烈士纪念日特别策划|致青年:以青春之名,赓续英雄血脉 https://www.huabce.com/2025-10-02/105/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