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国庆中秋8天超长假期启幕,中国大地上演“流动的繁荣”。据多部门预测,长假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同比增长3.2%。从高铁新线“朝发午至”到国际邮轮扎堆靠泊,从免签政策引客入华到非遗文化沉浸式体验,“假日中国”不仅释放内需潜力,更以强劲动能吸引全球目光。
▌ 一、出行“加速度”:高铁新线+特色专列,重构假日旅行体验
1. 沈白高铁首秀:1小时53分直达长白山
今年假期,刚开通的沈白高铁迎来首个客流高峰,彻底改写东北旅游交通格局。从沈阳北站出发至长白山站,全程仅需1小时53分钟,“朝发午至游长白”从愿景变为现实,带动长白山景区预订量同比激增120%。
2. 特色专列成“网红”:打造“移动的星级酒店”
铁路部门针对性开行“熊猫专列”“新东方快车”“潇湘号”等品牌旅游列车,车内配备观景阳台、独立卫浴、特色餐吧,部分专列还推出“列车+景区”一站式服务。数据显示,截至10月1日,特色旅游专列预订率已超90%,成为家庭游、深度游首选。
▌ 二、“海上热度”攀升:上海双邮轮同靠泊,多港联动激活邮轮经济
1. 吴淞口港迎“双舰齐发”

10月1日当天,“爱达魔都号”与“海洋光谱号”两艘10万吨级以上大型邮轮同步靠泊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单日出入境旅客突破8000人次。据悉,整个长假期间,上海邮轮口岸将迎来12艘次出入境邮轮,预计服务旅客4.4万人次。
2. 全国邮轮港联动:深圳、厦门等多城“出海游”升温
除上海外,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开通“深圳-越南岘港”“深圳-日本冲绳”航线,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恢复“厦门-中国台湾高雄”航线,温州、大连、平潭等城市也推出短途邮轮游产品,形成“南北呼应、东西联动”的邮轮旅游格局。
▌ 三、“中国游”引全球客:航班加密+免签红利,入境游持续火爆
为进一步畅通入境游通道,国内多机场加码国际航线。其中,黄山屯溪国际机场全面启动今年第二阶段国际包机航线计划,陆续恢复“黄山—首尔”“黄山—曼谷”航线,并新开“黄山—吉隆坡”“黄山—新加坡”“黄山—马尼拉”5条国际包机航线,预计长假期间通过该机场入境的外国游客同比增长85%。
与此同时,中国对多国实施的入境免签政策持续释放红利。来自文旅部门的数据显示,长假前三天,入境游预订量同比增长92%,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周边国家游客占比超60%,欧美游客预订量同比增幅达110%。
▌ 四、深度游新宠:非遗文化体验“圈粉”中外游客
相较于传统观光游,包含文化体验的深度游成为假期新趋势。在安徽黄山,徽州古陶工坊推出“亲手制陶+龙窑观火”体验项目,游客可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古陶拉坯、施釉技艺,晚间还能参与溪头村“不灭窑火”传统开龙窑活动;在浙江龙泉,“世界非遗”龙泉青瓷吸引大批中外游客驻足,青瓷DIY工坊日均接待量超500人次;江苏周庄、浙江余村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则以“乡村生活体验”为核心,推出稻田茶会、民宿手作等活动,让游客感受中国乡村魅力。
▌ 专家解读:假日经济畅通国民经济“大动脉”
“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不仅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联动起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表示,国庆中秋假期的人员流动与消费热潮,既是中国内需市场活力的直接体现,也为全球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提供增长机遇,“‘假日中国’正以开放姿态,为世界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结语】
从23.6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到邮轮、航班的全球联动,再到非遗文化的国际“圈粉”,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假日中国”不仅绘就了民生幸福图景,更以强劲的经济活力吸引世界目光。随着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假日经济”将成为推动内外双循环的重要力量,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