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是哪个城市?”近期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提问,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称谓,答案指向南京——这座有着24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因石头城遗址成为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从战国时期的军事要塞,到如今的文化地标,石头城不仅是南京的“古称名片”,更见证着城市的千年变迁。
一、历史溯源:石头城为何“专属”南京?
南京被称作“石头城”,始于战国时期的军事布局。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国后,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修建城池,因山体多为紫色页岩(局部裸露时呈青灰色,看似石头堆砌),得名“金陵邑”,这是石头城的雏形。
真正让“石头城”成为南京标志的,是三国时期的孙权。公元211年,孙权将政权中心迁到秣陵(今南京),次年在金陵邑旧址扩建城池,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屯兵储粮,作为抵御外敌的军事要塞。此后,石头城成为南京(时称“建业”“建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等朝代,始终是江南地区的军事重镇。
“从地理上看,清凉山濒临长江,石头城依山而建,易守难攻,这种‘江防+山防’的格局,让它成为古代南京的‘城防核心’。”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李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南京,能与‘石头城’的历史称谓深度绑定。”
二、现存遗迹:清凉山“鬼脸城”,触摸千年城垣
如今,南京石头城的核心遗迹位于清凉山公园西侧,其中最著名的“鬼脸城”,是石头城遗址的“活化石”。这段长约100米的城墙残段,因岩壁表面有一处酷似人脸的天然凹槽(雨水冲刷形成),被民间称为“鬼脸”,下方的池塘倒映“鬼脸”,形成“鬼脸照镜子”的经典景观。
2023年,南京市文旅局对石头城遗址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清理出明代加固的城墙砖、战国时期的排水设施残件,以及部分兵器残片。“这些遗存证明,石头城从战国到明清,始终是南京城防体系的重要部分,没有中断过使用。”李刚介绍,目前遗址区已设置解说牌和步道,游客可近距离观察城墙夯土层,感受古代筑城技术。

三、文化印记:诗词中的石头城,成南京“精神符号”
除了实体遗迹,“石头城”更因文学作品成为南京的文化标签。最经典的当属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句中描绘的石头城萧瑟景象,成为后世咏叹南京历史变迁的“范本”。
如今,“石头城”已渗透到南京的城市文化中:地铁4号线设有“石头城站”,站点壁画以“孙权建城”为主题;当地文旅部门推出“石头城文化徒步线”,串联清凉山遗址、秦淮河、中华门等历史节点;甚至部分学校、企业的名称中,也融入“石头城”元素,延续这一千年称谓的生命力。
“对南京人来说,‘石头城’不是一个遥远的历史名词,而是能触摸、能感知的城市记忆。”南京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围绕石头城遗址,打造“历史+文旅”融合项目,让更多人通过这一符号,了解南京的建城史。
四、当代保护:让“石头城”活在当下
为保护这一珍贵遗产,南京近年来采取了多项措施:2020年启动“石头城遗址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搬迁遗址区周边的违规建筑,恢复山体植被;2022年上线“数字石头城”小程序,通过三维建模还原战国至明清时期的石头城布局,用户可在线“穿越”不同朝代,查看城池变迁;今年还将在遗址区增设“石头城历史文化展”,展出考古出土的城墙砖、兵器等文物。
“保护石头城,不仅是保护一段城墙,更是保护南京的‘城市根脉’。”李刚说,“当游客站在鬼脸城下,能想到孙权在此练兵、刘禹锡在此题诗,这种‘古今对话’,正是石头城最珍贵的价值。”
从战国的“金陵邑”到如今的文化地标,“石头城”始终与南京紧密相连。这个千年称谓,不仅解答了“石头城是哪个城市”的疑问,更成为打开南京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当你走进清凉山,触摸那片历经风雨的城垣,便与这座城市的千年过往,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