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BCE新闻网讯 当历史的书页翻到1947年的寒冬,山西文水云周西村的那片土地,因一位15岁少女的壮举永远被镌刻在民族记忆里。她,就是刘胡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烈士之一,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四个字的重量,让“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誓言穿越70余载时光,依然振聋发聩。
一、青春定格在15岁:一场震撼人心的生命抉择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突然包围云周西村,目标是搜捕村里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年仅15岁的刘胡兰,因积极参与组织农会、动员群众支前,早已被敌人列为“重点目标”。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这位刚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的少女始终铁骨铮铮。敌人将被捕的乡亲们押到村口的广场,用铡刀残忍杀害了其中6位村民,以此威胁刘胡兰“投降”。敌人指着铡刀嘶吼:“再不说,就把你也铡了!”刘胡兰却挺直脊梁,目光如炬地回应:“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没有丝毫犹豫,她主动走向铡刀,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对党的忠诚。当鲜血染红脚下的土地,15岁的青春永远定格——这是中国革命史上最悲壮的“成人礼”,也是一位少年英雄留给世界的最后答案。
二、从平凡少女到革命战士:信仰铸就的成长轨迹
刘胡兰的英勇并非偶然,而是在革命烽火中淬炼出的坚定信仰。1932年,她出生于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目睹地主对乡亲的压迫,心中早早埋下了“反抗不公”的种子。
- 10岁:加入儿童团,主动承担站岗放哨、传递革命传单的任务,成为村里最积极的“小战士”;
- 14岁:担任村妇救会秘书,组织妇女做军鞋、送公粮,甚至冒着危险为八路军传递情报,用行动证明“巾帼不让须眉”;
- 1946年6月:经党组织批准,14岁的刘胡兰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年龄问题,党组织将其入党时间定为1947年1月),面对党旗宣誓时,她承诺“永远跟着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刘胡兰牺牲的消息传到延安后,毛泽东同志深受震撼。1947年3月26日,他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八个大字,高度赞扬这位少年英雄的崇高精神。这八个字,不仅是对刘胡兰的褒奖,更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旗帜。
如今,在云周西村的刘胡兰纪念馆里,前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小学生们戴着红领巾,认真聆听英雄事迹;党员干部们在烈士雕像前重温入党誓词;青年志愿者们义务讲解,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纪念馆里的铡刀实物、烈士生前的日记本,无不诉说着“信仰可以超越年龄,忠诚能够战胜恐惧”的真理。
正如一位参观者在留言簿上所写:“15岁的我们或许还在迷茫未来,而15岁的刘胡兰早已用生命照亮了民族的前路。她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灯塔’。”
结语:以英烈为镜,续写时代华章
70余年过去,战火纷飞的岁月早已远去,但刘胡兰精神从未过时。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当我们面临困难挑战时,“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誓言提醒我们要敢于担当;当我们追求理想时,15岁烈士的信仰告诉我们要坚守初心。
致敬刘胡兰,不仅是缅怀一段历史,更是传承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勇前行,让“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