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全球电力覆盖率超85%的今天,仍有群体过着完全脱离电力的生活。巴西亚马逊雨林深处的马蒂斯部落,便是其中代表,他们以传统方式延续着与自然共生的千年文明。
部落概况:300人隐居雨林,无电痕迹
马蒂斯部落(Matis Tribe) 位于巴西罗赖马州亚马逊盆地南部,地处雨林核心区域,与外界连通需穿越数百公里原始植被,目前部落人口约300人。不同于现代社会对电力的依赖,这里没有电线、发电机、电灯等任何电力设备,甚至连电池驱动的工具都未曾出现——从居住到饮食,部落的一切活动都遵循原始传统。
部落成员居住在棕榈叶搭建的圆形茅屋中,屋顶呈尖顶状以应对雨林多雨天气;日常饮食靠“狩猎+采集”获取:男性手持自制木质弓箭捕猎猴子、野猪,女性则采摘雨林中的野果、根茎及可食用昆虫;饮水直接取自经过植被过滤的溪流,无需电力驱动的净化设备。
无电生活细节:松脂当灯,手工替代机械
在马蒂斯部落,“无电”并非被迫选择,而是文化传承的核心。部落长老卡鲁(Kalu) 曾通过翻译向巴西国家人类学会研究员表示:“电力会带来‘快速的改变’,但我们需要的是‘与雨林同步的节奏’。”
这种“同步节奏”体现在生活每一处:
- 照明:夜晚无电灯,部落成员将松树树脂涂抹在木棍上,点燃后作为“火把”,亮度虽弱但可持续燃烧3-4小时,足以满足夜间整理猎物、交流的需求;
- 工具制作:无电力机床,斧头、箭头等工具均靠手工打磨——用石块反复敲击硬木制成斧柄,将动物骨骼磨成箭头,再用植物纤维绑定,一套工具需耗时3-5天;
- 食物处理:无冰箱储存食物,捕猎所得的肉类若短期内吃不完,会切成条挂在茅屋通风处,利用雨林潮湿空气自然发酵成“肉干”,可保存1-2个月;无电力炊具,烹饪靠土灶:在地面挖浅坑,放入干树枝点燃,架起陶锅(手工烧制)煮食,或直接将肉串在木棍上明火烤制。
拒绝电网:为保传统,主动隔绝现代电力
事实上,马蒂斯部落并非从未接触过“电力”的机会。20世纪90年代,巴西政府曾计划为亚马逊偏远原住民部落架设简易电网,马蒂斯部落是当时少数明确拒绝的群体。
巴西国家人类学会研究员卡洛斯·阿尔梅达(Carlos Almeida) 回忆:“当时政府团队带着小型发电机和电灯来到部落,演示电力带来的便利,但部落长老们观察后一致决定拒绝。他们担心,电灯会让孩子不再熟悉松脂火把的气味,发电机的噪音会吓跑雨林里的猎物,最终让部落失去与自然的联系。”
此后,巴西政府尊重部落选择,将其生活区域划为“原住民完全保护区”,限制外界人员随意进入,仅允许少数持有研究许可的学者在不干扰部落生活的前提下开展观察。
百科视角:无电群体的文化价值
从人类学角度看,马蒂斯部落这类“无电群体”并非“落后的象征”,而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样本。阿尔梅达指出:“他们的生活方式保留了人类在电力发明前与自然共生的智慧——比如通过观察星辰位置判断狩猎时间,通过植物生长周期确定采集季节,这些知识对研究原始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目前,全球已知的“无电群体”不足20个,主要分布在亚马逊雨林、非洲刚果盆地及新几内亚岛的原始区域。随着雨林保护力度的加强,马蒂斯部落的无电生活仍将继续,而他们坚守的传统,也为现代社会思考“人与电力、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